这应该是我看的第一本麻耶雄嵩的小说。
崩坏流的代表作品,思路清奇,极其抽象。
亡灵嫌犯
几乎是对本书 名侦探 这一形象的深刻刻画。
第一个案子的解释相对合理,但第二个案子则表现了麦卡托的敷衍和不屑,以及达到自己目标的不择手段,但细想也有一定道理,这群大学生立了一堆死亡 flag 然后还在两条铁路中央的房子不锁门,当然无法做出有效的推理。
对某项事物极端的讨厌确实是不错的点子。
九州旅行
事情起于助手和麦卡托之间的一次矛盾,然后两个人撞上了一起凶杀案,而麦卡托借机对助手进行了一次大的戏弄。
偶然进入 布置到一半的凶案现场 可谓是绝妙的点子,而后续麦卡托利用凶手的局给助手做局也可谓是天才的想法。
收束
时间倒置,但并不是完全倒置;三个凶杀现场,实则是不同的三种可能。最后一章则由麦卡托揭露谜底。
识破诡计,已经做好局,但条件是必定还要死人,这样的局面,麦卡托选择了旁观,这确实不符合传统侦探的道义观念,但恰恰是麦卡托的独特之处。
没有答案的绘本
浅间疾风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觉得学校就是一间工厂。每年都购入大量的零件,通过流水线的一道道工序,经过三年的组装,在三月份出货。而学生也就是大宗生产的商品。学生在教室这个生产设备里被放到课程的传送带上加工,教师们会经常检查生产设备里有没有劣质品,学生都有商业价值,但是没有个性。
对学校来说,重要的是升学率、偏差值、体育成绩,这些都是一个个学生的产物,不过具体是谁贡献的并不重要,只要有人为学校做就行了。特别是偏差值,本身就是以平均值为前提的指标,为此学校不会干预个体,而是想办法提高整体水平。
他妈的,真对,幸好我高中毕业了。
我去你这个案件怎么找不到凶手。排除法的顶级运用!
崩坏流的特色恰如此,我们整了 20 个嫌疑人,最后告诉你其实他们没有人有条件犯罪,真难评价。
密室庄
如果只有侦探和助手在密室内,会是谁是凶手呢?
麦卡托的答案是:谁都不是,别相互怀疑了,我拿水泥填上得了。
侦探是这样的吗?逻辑很对,做法很抽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