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代码大全2阅读笔记(3)

一、开篇:别让 “交付” 成为代码质量的终点
读完《代码大全 2》的维护与优化章节,最颠覆认知的一句话是:“代码的生命周期中,编码只占 20%,剩下 80% 的时间都在维护与迭代”。很多时候我们把 “代码能运行、功能能实现” 当作终点,却忽略了交付后可能面临的问题:需求变更时改不动、线上 bug 排查难、新功能叠加导致代码越来越臃肿 —— 这正是本章要解决的核心:如何通过编码后的优化、测试与维护,让代码在长期迭代中保持 “健康”。
二、代码优化:不是 “炫技”,而是 “平衡”
提到 “代码优化”,很多人会想到 “用复杂算法提升性能”,但《代码大全 2》明确指出:优化的核心是 “平衡”—— 在性能、可读性、可维护性之间找到最优解,而非盲目追求某一项指标。书中给出的 “优化三步骤”,彻底改变了我对优化的认知:
“先定位瓶颈,再动手优化”
优化前必须先回答:“代码的性能瓶颈在哪里?”—— 没有定位的优化都是 “无用功”,甚至可能引入新 bug。书中举了一个经典案例:某团队为了 “优化接口响应速度”,花两周时间重构了核心算法,结果接口速度只提升了 5%;后来通过性能分析工具发现,真正的瓶颈是 “数据库查询未加索引”,加索引后速度直接提升 80%,耗时仅 10 分钟。
这提醒我们:优化前一定要用工具(如 JProfiler、Prometheus)定位瓶颈,优先解决 “高成本、高收益” 的问题,而非在 “无关紧要的细节” 上浪费时间。
“可读性优先于‘极致性能’”
除非是 “高频调用的核心模块”(如秒杀系统的库存计算、大数据量的排序逻辑),否则不要为了 “微小的性能提升” 牺牲可读性。比如某函数用 “位运算” 代替 “普通算术运算”,把a = a / 2改成a = a >> 1,性能提升不到 1%,但后续维护者花了半小时才看懂逻辑 —— 这就是 “得不偿失的优化”。
书中强调:90% 的业务模块,“可读的普通代码” 完全能满足性能需求;只有确认瓶颈在某段代码,且优化后能带来显著收益(如响应时间从 1 秒降到 100 毫秒),才值得牺牲部分可读性去优化。
“优化后必须回归测试”
优化本质是 “修改代码”,而修改就可能引入新 bug。书中要求:任何优化完成后,都要执行三类测试 ——①功能测试:确保优化后功能正常;②性能测试:验证优化是否达到预期效果;③回归测试:确认优化没有影响其他模块。比如优化 “订单计算逻辑” 后,不仅要测试订单金额是否正确,还要测试支付、退款等关联模块是否正常,避免 “改一处,崩一片”。
三、代码测试:不是 “任务”,而是 “保障”
《代码大全 2》中关于测试的观点非常直接:“没有经过测试的代码,本质是‘未完成的代码’”。很多人把测试交给测试工程师,却忽略了 “开发者自测” 的重要性 —— 本章拆解的 “开发者自测三核心”,正是保障代码质量的关键:
“单元测试:覆盖‘最小功能单元’”
单元测试是针对 “函数、类” 等最小功能单元的测试,目的是验证 “每个单元是否符合设计预期”。比如测试calculateOrderAmount()函数,需要覆盖 “无优惠、有折扣、有满减” 等多种场景,确保每种场景下的计算结果都正确。
书中强调:单元测试不是 “写代码后补的”,而是 “和代码同步写的”—— 比如用 “测试驱动开发(TDD)” 思路,先写测试用例,再写代码实现,确保代码从一开始就符合预期。同时,单元测试要保证 “独立性”:每个测试用例之间不依赖,能单独运行,这样出问题时能快速定位到具体单元。
“异常测试:比‘正常场景’更重要”
很多 bug 出现在 “异常场景” 中(如用户输入为空、网络中断、数据库连接失败),但开发者往往只关注 “正常流程”。书中提出的 “异常测试清单” 值得参考:①输入异常:空值、非法值、超出范围的值;②依赖异常:依赖的接口返回错误、数据库连接失败、缓存过期;③并发异常:多线程同时修改同一数据、高并发下的资源竞争。
比如测试 “用户登录接口”,不仅要测试 “账号密码正确” 的正常场景,还要测试 “账号不存在、密码错误、账号被锁定、同时 100 人登录” 等异常场景,确保代码在各种情况下都能稳定运行。
“代码评审(Code Review):多人把关,减少盲区”
再优秀的开发者也会有思维盲区,而代码评审正是 “多人把关” 的关键。书中给出的 “代码评审四重点”,能让评审更高效:①逻辑正确性:代码是否符合需求,是否有逻辑漏洞;②可读性:命名、注释是否清晰,结构是否简洁;③可维护性:是否符合模块化、接口设计原则,后续是否容易修改;④性能与安全:是否有性能瓶颈,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 SQL 注入、XSS 攻击)。
代码评审不是 “挑错”,而是 “共同提升”—— 通过评审,不仅能发现代码中的问题,还能让团队成员学习彼此的优点,统一编码规范,提升整体代码质量。
四、长期维护:让代码 “活” 得更久
代码交付后不是 “一劳永逸”,而是 “长期迭代” 的开始。《代码大全 2》中关于维护的核心观点是:“好的维护不是‘被动修 bug’,而是‘主动预防问题’”,具体可通过三个方式实现:
“文档化:让维护者‘看得懂’”
维护的最大成本是 “理解代码”,而文档正是降低这一成本的关键。书中要求的 “三类核心文档” 必须完善:①接口文档:说明每个接口的功能、参数、返回值、异常情况;②设计文档:说明模块划分、核心逻辑、依赖关系;③注释文档:代码中的关键逻辑、复杂算法、修改记录要加注释。比如某函数实现了 “复杂的优惠计算逻辑”,注释要说明 “优惠规则来源、特殊场景处理原因”,避免后续维护者 “看不懂不敢改”。
“定期重构:给代码‘做体检’”
长期迭代中,代码会逐渐出现 “坏味道”(如重复代码、过长函数、过度嵌套),定期重构就是 “给代码做体检,修复小问题,避免大故障”。书中建议:①重构频率:每迭代 1-2 个版本,花 10%-20% 的时间重构;②重构原则:“小步快跑”,每次只修改一个 “坏味道”,重构后立即测试,避免一次性大改导致风险;③重构目标:不改变代码功能,只优化结构,让代码更简洁、易维护。
“问题记录:建立‘经验库’”
线上出现的 bug、维护中遇到的问题,都是团队的 “宝贵经验”。书中提出的 “问题记录四要素” 值得落地:①问题现象:清晰描述发生了什么;②原因分析:定位问题根源(如 “数据库索引缺失导致查询缓慢”);③解决方案:具体的修复步骤;④预防措施: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如 “新增表时必须添加必要索引”)。通过建立 “问题经验库”,团队可以避免 “重复踩坑”,提升长期维护效率。
五、本章核心收获
编码后的优化、测试与维护,本质是 “对代码生命周期的负责”—— 从 “写好代码” 到 “管好代码”,才是完整的开发流程。《代码大全 2》让我明白:优秀的程序员不仅要 “能写出能运行的代码”,更要 “能写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代码”。优化时平衡性能与可读性,测试时覆盖异常与正常场景,维护时主动预防问题,这些做法看似 “增加了工作量”,实则是 “减少后续麻烦”,让代码在长期迭代中保持 “健康”,也让团队开发效率越来越高。

http://www.sczhlp.com/news/245567/

相关文章:

  • 一元云购网站黑客攻击苏中建设南京区域公司
  • 织梦网站名称改不了武威市凉州区建设局网站
  • 计算机一级考试网站怎么做wordpress ses插件
  • 汕头h5建站域名备案需要哪些资料
  • 网站代码修改邓州市建设局网站
  • 网站建设系统分析免费造网站
  • 在线做网站流程做围棋题网站
  • 湘潭电大网站江油网站建设
  • 贵州最好的网站建设推广公司落地页制作
  • 佛山做一个自己的网站广州可信网站认证服务器
  • 市场营销网站用html建设网站
  • 售后服务网点建设是指网站网站建设公司大全
  • 物流企业网站源码在哪里可以免费观看最新电影
  • 仪征做网站公司pc网站做成移动网站
  • 网站如何做快排网站建设栏目怎么介绍
  • 赣州销售网站山西大同专业网站建设制作价格
  •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评估的工具网站建设推广找stso88效果好
  • 网站中文名如何做二手车网站
  • 班级网站建设心得体会范文手机wap网站建设解决方案
  • 360优化大师官方网站asp做的网站后台怎么进去
  • 企业管理咨询网站湖州市吴兴区建设局网站
  • 如何做2级网站网页鉴赏
  • 看网站搜什么关键词一号网站建设
  • 广州网站建设出名 乐云践新哪个网站可以做行测题目
  • 西安看个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网站seo分析
  • PHP 结合 Tesseract OCR 解析验证码
  • UML图以及设计模式部分总结
  • 数字识别(非汉字版)
  • 先申请域名后做网站申请备案 关网站
  • 高校网站开发企业在建设银行网站怎么发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