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检验的定义
质量检验就是采用一定检验测试手段和检查方法测定产品的质量特性,并把测定结果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进行比较,从而对产品或一批产品作出合格或不合格判断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质量检验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鉴别、把关、预防和报告等功能,即可以防止不合格品流出,又为预防不合格提供依据。
2、质量检验的目的
(1)判断产品是否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
(2)确定产品的质量等级或缺陷(不合格情况)的严重程度
(3)监控生产流程以确保工序质量
(4)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以促进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活动
(5)在质量争议发生时提供判断质量问题的依据,仲裁质量纠纷
3、质量检验的基本过程
明确标准→测量或试验 →记录和描述→比较和判定→ 确认和处置
(1)检验的准备:
明确标准,熟悉规定要求,选择检验方法,制定检验规范。熟悉和掌握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确定测量的项目和量值,并将其作为测量和试验、比较和判定的依据;
(2)测量或试验:
按确定的检验方法和方案,采用一定的检测器具或设备,按规定的方法,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观察、测量、试验,得到具体的数据或结果。测量和试验前后,要确认检验仪器和被检物品试样状态正常,保证测量和试验数据正确、有效。
(3)记录和描述。
对测量得到的量值作为客观的质量证据进行记录。质量检验记录数据要客观、真实,字迹要清晰、整齐,不能随意涂改。质量检验记录在记录检验数据的同时,还要记录检验日期、班次。最后检验人员签名,便于质量追溯,明确质量责任。
(4)比较和判定。
由专职人员将检验的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对照比较,确定每一项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从而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
(5)确认和处置。
把测量或试验的数据做好记录、做出判定结果进行签字确认。对产品(单件或批)是否可以“接收”、“放行”做出处置。将合格的接收(通过),不合格的重新处理(拒收或挑选、返修等);并按程序向领导和相关部门反馈质量信息,作为今后改进质量,提高质量管控措施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