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网络公司做网站,wordpress 不显示评论,手机网站 栏目定制,平台网站一、PCR简介
聚合酶链式反应#xff08;PCR#xff09;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xff0c;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xff0c;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
二、PCR原理
1.背景
DNA的半保留复制是生物进化和传代的重要途…一、PCR简介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
二、PCR原理
1.背景
DNA的半保留复制是生物进化和传代的重要途径。双链DNA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可以变性解旋成单链在DNA聚合酶的参与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成同样的两分子拷贝。在实验中发现DNA在高温时也可以发生变性解链当温度降低后又可以复性成为双链。因此通过温度变化控制DNA的变性和复性加入设计引物DNA聚合酶、dNTP就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
但是DNA聚合酶在高温时会失活因此每次循环都得加入新的DNA聚合酶不仅操作烦琐而且价格昂贵制约了PCR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耐热DNA聚合酶-Taq酶的发现对于PCR的应用有里程碑的意义该酶可以耐受90℃以上的高温而不失活不需要每个循环加酶使PCR技术变得非常简捷、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成本PCR技术得以大量应用并逐步应用于临床。
2.原理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 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72℃、DNA聚合酶如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
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
三、PCR反应准备
1.PCR反应体系
10×扩增缓冲液 10μl4种dNTP混合物终浓度 各100250μmol/L引物终浓度 各520μmol/L模板DNA 0.12μgTaq DNA聚合酶 510 UMg2终浓度 13mmol/L补加双蒸水 100 μl
其中dNTP、引物、模板DNA、Taq DNA聚合酶以及Mg2的加量或浓度可根据实验调整以上表格只提供大致参考值。 PCR反应五要素
引物(PCR引物为DNA片段细胞内DNA复制的引物为一段RNA链酶dNT模板缓冲液其中需要Mg2
引物有多种设计方法由PCR在实验中的目的决定但基本原则相同。PCR所用的酶主要有两种来源Taq和Pfu分别来自两种不同的噬热菌。其中Taq扩增效率高但易发生错配。Pfu扩增效率弱但有纠错功能。所以实际使用时根据需要必须做不同的选择。模板即扩增用的DNA可以是任何来源但有两个原则第一纯度必须较高第二浓度不能太高以免抑制。缓冲液的成分最为复杂除水外一般包括四个有效成分
缓冲体系一般使用HEPES或MOPS缓冲体系一价阳离子一般采用钾离子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铵根离子二价阳离子即镁离子根据反应体系确定除特殊情况外不需调整辅助成分常见的有DMSO、甘油等主要用来保持酶的活性和帮助DNA解除缠绕结构。
2.PCR引物设计
PCR反应中有两条引物即5′端引物和3′引物。设计引物时以一条DNA单链为基准常以信息链为基准5′端引物与位于待扩增片段5′端上的一小段DNA序列相同3′端引物与位于待扩增片段3′端的一小段DNA序列互补。
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
引物长度15-30bp常用为20bp左右。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C 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ATGC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参照。引物内部不应出现互补序列。两个引物之间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尤其是避免3 ′端的互补重叠。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区的序列的同源性不要超过70%引物3′末端连续8个碱基在待扩增区以外不能有完全互补序列否则易导致非特异性扩增。引物3‘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最佳选择是G和C。引物的5′端可以修饰。如附加限制酶位点引入突变位点用生物素、荧光物质、地高辛标记加入其它短序列包括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等。
2. 引物设计软件
Primer Premier5.0 自动搜索vOligo6 引物评价vVector NTI SuitvDNAsisvOmigavDNAstarvPrimer3 在线服务
3.模板的制备
PCR的模板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
模板的取材主要依据PCR的扩增对象可以是病原体标本如病毒、细菌、真菌等。也可以是病理生理标本如细胞、血液、羊水细胞等。法医学标本有血斑、、毛发等。
标本处理的基本要求是除去杂质并部分纯化标本中的核酸。多数样品需要经过SDS和蛋白酶K处理。难以破碎的细菌可用溶菌酶加EDTA处理。所得到的粗制DNA经酚、氯仿抽提纯化再用乙醇沉淀后用作PCR反应模板。
4.反应的控制
PCR反应的缓冲液 提供合适的酸碱度与某些离子镁离子浓度 总量应比dNTPs的浓度高常用1.5mmol/L底物浓度 dNTP以等摩尔浓度配制20200umol/LTaqDNA聚合酶 2.5U(100ul引物 浓度一般为0.1 0.5umol/L反应温度和循环次数
变性温度和时间 95℃30s退火温度和时间 低于引物Tm值5 ℃左右一般在4555℃延伸温度和时间 72℃1min/kb(10kb内Tm值4(GC) 2(AT)
循环次数 一般为25 30次。循环数决定PCR扩增的产量。模板初始浓度低可增加循环数以便达到有效的 扩增量。但循环数并不是可以无限增加的。一般循环数为30个左右循环数超过30个以后DNA聚合酶活性逐渐达到饱和产物的量不再随循环数的增加而增加出现了所谓的“平台期”
四、循环参数
1.预变性
模板DNA完全变性与PCR酶的完全激活对PCR能否成功至关重要建议加热时间参考试剂说明书一般未修饰的Taq酶激活时间为两分钟。
2.变性步骤
循环中一般95℃30秒足以使各种靶DNA序列完全变性可能的情况下可缩短该步骤时间。变性时间过长损害酶活性过短靶序列变性不彻底易造成扩增失败。
3.引物退火
退火温度需要从多方面去决定一般根据引物的Tm值为参考根据扩增的长度适当下调作为退火温度。然后在此次实验基础上做出预估。退火温度对PCR的特异性有较大影响。
4.引物延伸
引物延伸一般在72℃进行Taq酶最适温度。但在扩增长度较短且退火温度较高时本步骤可省略延伸时间随扩增片段长短而定一般推荐在1000bp以上含Pfu及其衍生物的衍生设定为1min/kbp。
5.循环数
大多数PCR含25-35循环过多易产生非特异扩增。
6.最后延伸
在最后一个循环后反应在72℃维持10-30分钟使引物延伸完全并使单链产物退火成双链。
五、PCR步骤
标准的PCR过程分为三步
DNA变性90℃-96℃双链DNA模板在热作用下氢键断裂形成单链DNA退火60℃-65℃系统温度降低引物与DNA模板结合形成局部双链。延伸70℃-75℃在Taq酶在72℃左右活性最佳的作用下以dNTP为原料从引物的3′端开始以从5′→3′端的方向延伸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链。
每一循环经过变性、退火和延伸DNA含量即增加一倍。
如图所示现在有些PCR因为扩增区很短即使Taq酶活性不是最佳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复制完成因此可以改为两步法即退火和延伸同时在60℃-65℃间进行以减少一次升降温过程提高了反应速度。 六、PCR反应特点
1.特异性强
PCR反应的特异性决定因素为
①引物与模板DNA特异正确的结合
②碱基配对原则
③Taq DNA聚合酶合成反应的忠实性
④靶基因的特异性与保守性。
2.灵敏度高
3.简便、快速
4.纯度要求低
七、PCR反应结果的检测
PCR反应扩增出了高的拷贝数下一步检测就成了关键。荧光素溴化乙锭EB染色凝胶电泳是最常用的检测手段。电泳法检测特异性是不太高的因此引物两聚体等非特异性的杂交体很容易引起误判。但因为其简捷易行成为了主流检测方法。近年来以荧光探针为代表的检测方法有逐渐取代电泳法的趋势。
八、常见问题
1.假阴性
不出现扩增条带。PCR反应的关键环节有①模板核酸的制备②引物的质量与特异性③酶的质量及溴乙锭的使用 ④PCR循环条件。寻找原因亦应针对上述环节进行分析研究。
模板①模板中含有杂蛋白质②模板中含有Taq酶抑制剂③模板中蛋白质没有消化除净特别是染色体中的组蛋白④在提取制备模板时丢失过多或吸入酚。⑤模板核酸变性不彻底。在酶和引物质量好时不出现扩增带极有可能是标本的消化处理模板核酸提取过程出了毛病因而要配制有效而稳定的消化处理液其程序亦应 固定不宜随意更改。
2.阴性
需注意的是有时忘加Taq酶或溴乙锭。引物引物质量、引物的浓度、两条引物的浓度是否对称是PCR失败或扩增条带不理想、容易弥散的常见原因。
3.假阳性
出现的PCR扩增条带与目的靶序列条带一致有时其条带更整齐亮度更高。
引物设计不合适选择的扩增序列与非目的扩增序列有同源性因而在进行PCR扩增时扩增出的PCR产物为非目的性的序列。靶序列太短或引物太短容易出现假阳性。需重新设计引物。
靶序列或扩增产物的交叉污染这种污染有两种原因一是整个基因组或大片段的交叉污染导致假阳性。这种假阳性可用以下方法解决操作时应小心轻柔防止将靶序列吸入加样枪内或溅出离心管外。除酶及不能耐高温的物质外所有试剂或器材均应高压消毒。所用离心管及样进枪头等均应一次性使用。必要时在加标本前反应管和试剂用紫外线照射以破坏存在的核酸。二是空气中的小片段核酸污染这些小片段比靶序列短但有一定的同源性。可互相拼接与引物互补后可扩增出PCR产物而导致假阳性的产生可用巢式PCR方法来减轻或消除。
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带PCR扩增后出现的条带与预计的大小不一致或大或小或者同时出现特异性扩增带 与非特异性扩增带。非特异性条带的出现其原因一是引物与靶序列不完全互补、或引物聚合形成二聚体。二是Mg2离子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及PCR循环次数过多有关。其次是酶的质和量往往一些来源的酶易出现非特异条带而另一来源的酶则不出现酶量过多有时也会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其对策有必要时重新设计引 物。减低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降低引物量适当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适当提高退火温度或采用二温度点法93℃变性65℃左右退火与延伸。
出现片状拖带或涂抹带PCR扩增有时出现涂抹带或片状带或地毯样带。其原因往往由于酶量过多或酶的质量差dNTP浓度过高Mg2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循环次数过多引起。其对策有减少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②减少dNTP的浓度。适当降低Mg2浓 度。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 参考文献 1. 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及在主要水生动物病毒检疫和监测中的应用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19-06-20] 2. PCR之父、诺奖得主穆利斯去世他将生物学划分为两个时代 新浪[引用日期2019-08-10] 3.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研究和应用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19-06-20] 4.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及应用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19-06-20] 5. 基于连接—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分析RNA中6-甲基腺嘌呤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19-06-20] 6. 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诊断三日疟原虫感染的临床应用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19-06-20] 聚合酶链式反应_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item/%E8%81%9A%E5%90%88%E9%85%B6%E9%93%BE%E5%BC%8F%E5%8F%8D%E5%BA%94/555320?fromtitlePCRfromid9806fraladdin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