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载:模拟业务操作对服务器造成压力的过程,比如模拟100个用户进行发帖。
● 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 : 模拟用户负载来测试系统在负载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指标是否满足性能要求。
● 负载测试(Load Testing) : 在一定软硬件环境下,通过不断加大负载(不同虚拟用户数)来确定在满足性能指标情况下能够承受的最大用户数。简单说,可以帮我们对系统进行定容定量,找出系统性能的拐点,给予生产环境规划建议。这里的性能指标包括TPS (每秒事务数)、RT (事务平均响应时间)、CPU Using (CPU利用率)、Mem Using (内存使用情况)等软硬件指标。从操作层面上来说,负载测试也是一种性能测试手段,比如下面的配置测试就需要变换不同的负载来进行测试。
● 配置测试(Configuration Testing) : 为了合理地调配资源,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通过测试手段来获取、验证、调整配置信息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收集到不同配置反映出来的不同性能,从而为设备选择、设备配置提供参考。
● 压力/强度测试(Stress Testing) : 在一定软硬件环境下,通过高负载的手段来使服务器资源(强调服务器资源,硬件资源)处于极限状态,测试系统在极限状态下长时间运行是否稳定,确定是否稳定的指示包括 TPS、RT、CPU Using, Mem Using等。
● 稳定性测试(Endurance Testing) : 在一定软硬件环境下,长时间运行一定负载,确定系统在满足性能指标的前提下是否运行稳定。与上面的压力/强度测试区别在于负载并不强调是在极限状态下(很多测试人员会持保守观念,在测试时会验证极限状态下的稳定性), 着重的是满足性能要求的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比如响应时间是否稳定?TPS是否稳定?一般我们会在满足性能要求的负载情况下加大1. 5到2倍的负载量进行测试。
● TPS: 每秒完成的事务数,通常指每秒成功的事务数,性能测试中重要的综合性能指标。一个事务是一个业务度量单位,有时一个事务会包括多个子操作,但为了方便统计,我们会把这多个子操作计为一个事务。比如一笔电子支付操作,在后台系统中可能会经历会员系统、账务系统、支付系统、会计系统、银行网关等,但对于用户来说只想知道整笔支付花费了多长时间。
● RT/ART (Response Time/average Response Time) : 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指一个事务花费多长时间完成(多长时间响应客户请求), 为了使这个响应时间更具代表性,会统计更多的响应时间然后取平均值,即得到了事务平均响应时间(ART) , 为了方便大家通常会直接用 RT来代替 ART, 以后看到ART与RT是代表同一个意思。
● PV (Page View) : 每秒用户访问页面的次数,此参数用来分析平均每秒有多少用户访问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