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拖了这么久,当初顶的小目标终于实现了! 文件传输/桌面共享 已经都支持了!!!! 撒花~ 撒花~ 撒花~
项目起因是因为要经常传一些文件到 win 服务,下载网盘啥的好麻烦,又要登录又要先下载客户端,也想了解下 webrtc 技术。摸着需求就开始过河了!!
终于这个上个周末把 UI 一些状态 桌面共享 文件传输 ack 都加上了。
项目后端 Go 前端是 react nextjs tailwind, GO server 只作为信令转发,p2p 建立后传数据文本/共享桌面/文件都不会经过服务器,安全!隐私!
开源地址 https://github.com/MatrixSeven/file-transfer-go
体验地址 https://transfer.52python.cn/
服务器上不会有任何设备信息。 所以没法通过设备默认取匹配建立链接,只能通过取件码。如果有特殊需求项目是 MIT ,大家 fork 走随便改,随便用。
这个项目的初心就是 即开即用,传输文件/共享桌面/同步文字 。
因为自己高频用这种东西,了解相关技术后也想自己造一造,搞一个 UI/功能符合自己操作习惯的工具。原则就是直观,直接,不拖泥带水,开门即是主题,传输文件 or 文字 or 共享桌面。
最后 尽管现在达到了能用的状态,但是依旧还有很多小问题,大家可以提 issue 来反馈 或者 发表建议,也可以 PR 合并一些自己想要的功能和 fix ,都欢迎哈。
近期计划:
1.docker 镜像发布
2.桌面共享开启语音通道开关,增加实用性
3.用户自定义 stun/turn 服务配置
4.增加类似于 RTT 的机制,最大化利用带宽
本项目和 server 不提供降级服务,p2p 建立失败,则无法传输任何数据。 p2p 的建立成功与否 取决于你的 nat 网络模型。
下面是 AI 提供的 nat 场景 ,大家可以参考:
NAT 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根据其对外部连接的限制程度不同,影响打洞的成功率:全锥形 NAT ( Full Cone NAT ) 特点:内部主机的 IP 和端口映射到固定的公网 IP 和端口,任何外部主机都可以通过该公网地址访问内部主机。 打洞友好程度:最高,易于穿透。
地址限制锥形 NAT ( Restricted Cone NAT ) 特点:只有内部主机主动向外部主机发送过数据包的外部 IP ,才能通过 NAT 的公网 IP 和端口访问内部主机。 打洞友好程度:较高,但需要先建立通信。
端口限制锥形 NAT ( Port Restricted Cone NAT ) 特点:进一步限制,只有内部主机主动向外部主机的特定 IP 和端口发送过数据包,外部主机才能从相同的 IP 和端口访问内部主机。 打洞友好程度:中等,需要精确的端口匹配。
对称 NAT ( Symmetric NAT ) 特点:每次与不同外部主机通信时,NAT 分配的公网端口都不同,映射关系严格依赖于目标 IP 和端口。 打洞友好程度:最低,穿透难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