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网站设计哪家公司好,西安网吧,渠道网络大厦,学生个人网页制作 效果图列表和元组 
列表是什么#xff0c;元组是什么 
编程中#xff0c;经常需要使用变量#xff0c;来保存/表示数据。变量就是内存空间#xff0c;用来表示或者存储数据。 
如果代码中需要表示的数据个数比较少#xff0c;我们直接创建多个变量即可。 num1  10 num2  20 num3…列表和元组 
列表是什么元组是什么 
编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变量来保存/表示数据。变量就是内存空间用来表示或者存储数据。 
如果代码中需要表示的数据个数比较少我们直接创建多个变量即可。 num1  10 num2  20 num3  30 ...... 但是有的时候代码中需要表示的数据特别多甚至也不知道要表示多少个数据。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列表。 
列表是一种让程序猿在代码中批量表示/保存数据的方式 
就像我们去超市买辣条如果就只是买一两根辣条那咱们直接拿着辣条就走了但是如果一次买个十根八根的这个时候用手拿就不好拿超市老板就会给我们个袋子这个袋子就相当于列表。 
列表和元组大部分的功能都是差不多的但有有一个功能是非常明显的区别列表是可变的创建好了之后随时能改元组是不可变的创建好了之后改不了要想改只能丢弃旧的弄个新的。 
元组和列表相比是非常相似的只是列表中放哪些元素可以修改调整元组中放的元素是创建元组的时候就设定好的不能修改调整。 
列表就是买散装辣条装好了袋子之后随时可以把袋子打开再往里多加辣条或者拿出去一些辣条。元组就是买包装辣条, 厂家生产好了辣条之后一包就是固定的这么多不能变动了 创建列表 
创建列表主要有两种方式[ ] 表示一个空的列表 
alist  [ ] 
alist  list() 
print(type(alist)) 
如果需要往里面设置初始值可以直接写在 [ ] 当中 
可以直接使用 print 来打印 list 中的元素内容 
alist  [1, 2, 3, 4] 
print(alist) 
列表中存放的元素允许是不同的类型(这一点和 C Java 差别较大) 
alist  [1, hello, True] 
print(alist) 
因为 list 本身是 Python 中的内建函数不宜再使用 list 作为变量名因此命名为 alist 
访问下标 
可以通过下标访问操作符 [ ] 来获取到列表中的任意元素我们把 [ ] 中填写的数字称为下标或者 索引 
alist  [1, 2, 3, 4] 
print(alist[2]) 注意下标是从 0 开始计数的因此下标为 2则对应着 3 这个元素从C语言开始后世的各种语言下标都是从0开始计数的。   
通过下标不光能读取元素内容还能修改元素的值  
alist  [1, 2, 3, 4] 
alist[2]  100 
print(alist) 
如果下标超出列表的有效范围会抛出异常 
alist  [1, 2, 3, 4] 
print(alist[100]) 因为下标是从 0 开始的因此下标的有效范围是 [0, 列表长度 - 1]。使用 len 函数可以获取到列表的元素个数和获取字符串长度是一个len函数。len可以传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自定义的类......  
alist  [1, 2, 3, 4] 
print(len(alist)) 
下标可以取负数表示 倒数第几个元素 alist  [1, 2, 3, 4] 
print(alist[3]) 
print(alist[-1]) 
alist[-1] 相当于 alist[len(alist) - 1] 
切片操作 
通过下标操作是一次取出里面第一个元素通过切片则是一次取出一组连续的元素相当于得到一个子列表使用 [ : ] 的方式进行切片操作 
alist  [1, 2, 3, 4] 
print(alist[1:3]) alist[1:3] 中的 1:3 表示的是 [1, 3) 这样的由下标构成的前闭后开区间 
也就是从下标为 1 的元素开始(2)到下标为 3 的元素结束(4)但是不包含下标为 3 的元素 
所以最终结果只有 2、3  
切片操作中可以省略前后边界 
alist  [1, 2, 3, 4] 
print(alist[1:])        # 省略后边界, 表示获取到列表末尾 
print(alist[:-1])       # 省略前边界, 表示从列表开头获取 
print(alist[:])         # 省略两个边界, 表示获取到整个列表 切片操作还可以指定 步长也就是 每访问一个元素后下标自增几步   
alist  [1, 2, 3, 4, 5, 6, 7, 8, 9, 10] 
print(alist[::1]) 
print(alist[::2]) 
print(alist[::3]) 
print(alist[::5]) 切片操作指定的步长还可以是负数此时是从后往前进行取元素表示 每访问一个元素之后下标自减几步   
alist  [1, 2, 3, 4, 5, 6, 7, 8, 9, 10] 
print(alist[::-1]) 
print(alist[::-2]) 
print(alist[::-3]) 
print(alist[::-5]) 如果切片中填写的数字越界了不会有负面效果只会尽可能的把满足条件的元素过去到 
alist  [1, 2, 3, 4] 
print(alist[100:200])   遍历列表元素 遍历 指的是把元素一个一个的取出来再分别进行处理 
a  [1,2,3,4,5,6,7,8,9,0] print(a[1:-1:2]) 这种是带有步长的切片操作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 for 循环  
alist  [1, 2, 3, 4] 
for elem in alist:      print(elem) 
也可以使用 for 按照范围生成下标按下标访问 
alist  [1, 2, 3, 4] 
for i in range(0, len(alist)):     print(alist[i])  
还可以使用 while 循环手动控制下标的变化 
alist  [1, 2, 3, 4] 
i  0 
while i len(alist):     print(alist[i])     i  1   
切片操作是一个比较高效的操作进行切片的时候只是取出原有列表中的一个部分并不涉及到“数据的拷贝”。 
新增元素 
使用 append 方法向列表末尾插入一个元素(尾插)  
alist  [1, 2, 3, 4] 
alist.append(hello) 
print(alist) 使用 insert 方法, 向任意位置插入一个元素 
insert 第一个参数表示要插入元素的下标.   
alist  [1, 2, 3, 4] 
alist.insert(1, hello) 
print(alist)   PS: 什么是 方法 (method) 
方法其实就是函数只不过函数是独立存在的, 而方法往往要依附于某个 对象 
像上述代码 alist.appendappend 就是依附于 alist相当于是 针对 alist 这个列表进行尾插操 作 
查找元素 
使用 in 操作符判定元素是否在列表中存在返回值是布尔类型 
alist  [1, 2, 3, 4] 
print(2 in alist) 
print(10 in alist) 使用 index 方法查找元素在列表中的下标返回值是一个整数如果元素不存在则会抛出异常 
alist  [1, 2, 3, 4] 
print(alist.index(2)) 
print(alist.index(10))   
删除元素 
使用 pop 方法删除最末尾元素 
alist  [1, 2, 3, 4] 
alist.pop() 
print(alist) pop 也能按照下标来删除元素 
alist  [1, 2, 3, 4] 
alist.pop(2) 
print(alist)  使用 remove 方法按照值删除元素 
alist  [1, 2, 3, 4] 
alist.remove(2) 
print(alist)   连接列表 
使用  能够把两个列表拼接在一起 
此处的  结果会生成一个新的列表而不会影响到旧列表的内容 
alist  [1, 2, 3, 4] 
blist  [5, 6, 7] 
print(alist  blist)   使用 extend 方法相当于把一个列表拼接到另一个列表的后面 
a.extend(b)是把 b 中的内容拼接到 a 的末尾不会修改 b但是会修改 a 
alist  [1, 2, 3, 4] 
blist  [5, 6, 7] 
alist.extend(blist) 
print(alist) 
print(blist)  关于元组 
元组的功能和列表相比, 基本是一致的 
元组使用 ( ) 来表示 
atuple  ( ) 
atuple  tuple()   
元组不能修改里面的元素列表则可以修改里面的元素   
因此像读操作比如访问下标、切片、遍历、in、index、 等元组也是一样支持的 
但是像写操作比如修改元素、新增元素、删除元素、extend 等元组则不能支持 
另外元组在 Python 中很多时候是默认的集合类型。例如当一个函数返回多个值的时候 
def getPoint():     return 10, 20 
result  getPoint() 
print(type(result)) 此处的 result 的类型其实是元组  
问题来了既然已经有了列表为啥还需要有元组? 
元组相比于列表来说优势有两方面 
你有一个列表现在需要调用一个函数进行一些处理。但是你有不是特别确认这个函数是否会把你的列表数据弄乱那么这时候传一个元组就安全很多。 
我们马上要讲的字典是一个键值对结构要求字典的键必须是 可hash对象 (字典本质上也 是一个hash表)而一个可hash对象的前提就是不可变。因此元组可以作为字典的键但是列表不行。 
小结 
列表和元组都是日常开发最常用到的类型最核心的操作就是根据 [ ] 来按下标操作在需要表示一个 序列 的场景下就可以考虑使用列表和元组。如果元素不需要改变则优先考虑元组如果元素需要改变则优先考虑列表。 
字典 
字典是什么 
字典是一种存储键值对的结构 
啥是键值对? 这是计算机/生活中一个非常广泛使用的概念 
把 键(key) 和值(value) 进行一个一对一的映射然后就可以根据键快速找到值 
举个栗子学校的每个同学都会有一个唯一的学号 
知道了学号就能确定这个同学 
此处 学号 就是 键这个 同学 就是 值 
创建字典 
创建一个空的字典使用 { } 表示字典 
a  { } 
b  dict() 
print(type(a)) 
print(type(b)) 
也可以在创建的同时指定初始值 
键值对之间使用、分割、键和值之间使用 : 分割 (冒号后面推荐加一个空格) 
使用 print 来打印字典内容 
student  { id: 1, name: zhangsan } 
print(student) 为了代码更规范美观在创建字典的时候往往会把多个键值对分成多行来书写 
student  {    id: 1,    name: zhangsan } 
最后一个键值对后面可以写也可以不写 
student  {    id: 1,    name: zhangsan, } 
查找 key 
使用 in 可以判定 key 是否在字典中存在返回布尔值 
student  {    id: 1,    name: zhangsan, } 
print(id in student) 
print(score in student)   使用 [ ] 通过类似于取下标的方式获取到元素的值只不过此处的 下标 是 key(可能是整数也 可能是字符串等其他类型) 
student  {    id: 1,    name: zhangsan, } 
print(student[id]) 
print(student[name])  如果 key 在字典中不存在则会抛出异常  
student  {    id: 1,    name: zhangsan, } 
print(student[score]) 新增/修改元素 
使用 [ ] 可以根据 key 来新增/修改 value如果 key 不存在对取下标操作赋值即为新增键值对   
student  {    id: 1,    name: zhangsan, } 
student[score]  90 
print(student)   如果 key 已经存在对取下标操作赋值即为修改键值对的值 
student  {    id: 1,    name: zhangsan,    score: 80 } 
student[score]  90 
print(student) 
删除元素 
使用 pop 方法根据 key 删除对应的键值对 
student  {    id: 1,    name: zhangsan,    score: 80 } 
student.pop(score) 
print(student) 遍历字典元素 
直接使用 for 循环能够获取到字典中的所有的 key进一步的就可以取出每个值了 
student  {    id: 1,    name: zhangsan,    score: 80 } 
for key in student:     
print(key, student[key]) 取出所有 key 和 value 使用 keys 方法可以获取到字典中的所有的 key 
student  {    id: 1,    name: zhangsan,    score: 80 } 
print(student.keys())  此处 dict_keys 是一个特殊的类型专门用来表示字典的所有 key大部分元组支持的操作对于 dict_keys 同样适用 使用 values 方法可以获取到字典中的所有 value 
student  {    id: 1,    name: zhangsan,    score: 80 } 
print(student.values()) 
此处 dict_values 也是一个特殊的类型, 和 dict_keys 类似 
使用 items 方法可以获取到字典中所有的键值对 
student  {    id: 1,    name: zhangsan,    score: 80 } 
print(student.items()) 合法的 key 类型 
不是所有的类型都可以作为字典的 key字典本质上是一个哈希表。哈希表的 key 要求是 可哈希的。也就是可以计算出一个哈希值 
可以使用 hash 函数计算某个对象的哈希值 
但凡能够计算出哈希值的类型都可以作为字典的 key 
print(hash(0)) 
print(hash(3.14)) 
print(hash(hello)) 
print(hash(True)) 
print(hash(()))           # ( ) 是一个空的元组   列表无法计算哈希值 
print(hash([1, 2, 3])) 字典也无法计算哈希值 
print(hash({ id: 1 })) 小结 
字典也是一个常用的结构字典的所有操作都是围绕 key 来展开的需要表示 键值对映射 这种场景时就可以考虑使用字典 
文件   
文件是什么 
变量是把数据保存到内存中如果程序重启/主机重启内存中的数据就会丢失 
要想能让数据被持久化存储就可以把数据存储到硬盘中也就是在文件中保存 
在 Windows 此电脑 中看到的内容都是文件 通过文件的后缀名可以看到文件的类型常见的文件的类型如下 
文本文件 (txt) 
可执行文件 (exe, dll) 
图片文件 (jpg, gif) 
视频文件 (mp4, mov) 
office 文件 (.ppt, docx)  
...... 
咱们课堂上主要研究最简单的文本文件 
文件路径 
一个机器上会存在很多文件为了让这些文件更方面的被组织往往会使用很多的 文件夹(也叫做目录) 来整理文件 
实际一个文件往往是放在一系列的目录结构之中的 
为了方便确定一个文件所在的位置使用文件路径来进行描述 
例如, 上述截图中的 QQ.exe 这个文件描述这个文件的位置就可以使用路径 D:\program\qq\Bin\QQ.exe 来表示 
D: 表示盘符不区分大小写 
每一个 \ 表示一级目录当前 QQ.exe 就是放在 D 盘下的 program 目录下的 qq 目录下的 Bin 目 录中 
目录之间的分隔符, 可以使用 \ 也可以使用 / . 一般在编写代码的时候使用 / 更方便 
上述以盘符开头的路径我们也称为 绝对路径 
除了绝对路径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表示方式是相对路径相对路径需要先指定一个基准目录然后以基准目录为参照点间接的找到目标文件咱们课堂上暂时不详细介绍 
描述一个文件的位置使用 绝对路径 和 相对路径 都是可以的对于新手来说, 使用 绝对路径 更简单更好理解也不容易出错 
文件操作 
要使用文件主要是通过文件来保存数据并且在后续把保存的数据读取出来 
但是要想读写文件需要先 打开文件读写完毕之后还要 关闭文件 
1. 打开文件 
使用内建函数 open 打开一个文件 
f  open(d:/test.txt, r) 
第一个参数是一个字符串, 表示要打开的文件路径 
第二个参数是一个字符串表示打开方式。其中 r 表示按照读方式打开w 表示按照写方式打开a 表示追加写方式打开 
如果打开文件成功返回一个文件对象后续的读写文件操作都是围绕这个文件对象展开 
如果打开文件失败(比如路径指定的文件不存在)就会抛出异常 2. 关闭文件 
使用 close 方法关闭已经打开的文件  
f.close() 
使用完毕的文件要记得及时关闭! 
一个程序能同时打开的文件个数是存在上限的 
flist  [] 
count  0 
while True:     f  open(d:/test.txt, r)     flist.append(f)     count  1     print(fcount  {count})